【思考】“4+7”后,中成药替代的机会来了?
来源:药智网 作者:写意君 时间:2018-12-27 阅读:
12月6日之后,中国的医药行业将会发生许许多多的变化,而这一切都源自于“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化药空间的压缩会为中成药带来此消彼长的机会吗?
一开始,这些变化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仿制药领域,但随着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接受某媒体采访的文章中,提及“4+7”后,“很多医药代理商无法继续做仿制药,或许会转向中成药,因为短期来看,仿制药市场空出的份额将会被部分中药所替代”。
而且,“现在中药在医院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会有所改变”。
这篇文章成功的让“4+7”的讨论多出了一个分支——“4+7”后,是中成药替代的机会吗?
▍中成药已经疲软许多年了
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中成药制药业的收入同比增长速度就已经降到10%以下,在新药锐减、医保控费、销售合规等多重压力下,中成药已经疲软好几年了——中成药生产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速度近年来几乎都是医药各子行业中最低的。
2015-2017年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发改委、工信部
▍中成药新药研发锐减
中成药新药研发数量锐减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需要追溯久远的数据,至少写意君查到2010年,中成药新药注册审批数量和获批数量都依然远远不如化药。
中成药新药获批数量近年来基本在每年10个批件以下,除了2012年,达到了13个;而最近这五年,这个数字连5都没有超过。
与之对应的,是审批的数量,2010-2014年间,基本维持在80件左右,其中,2013年时大概受2012年获批数量“突增”的刺激,那一年审批数量达到了93个。只是随后,审批数量不断下降,基本到了每年30件的水平。
这种情况背后,是上一轮中药现代化大潮中诞生的诸多注射剂独家大品种,近年来因其安全性存疑以及用量太大,成了重点监控的对象。这是导致中药新药审批更为谨慎的原因之一。
此外,市场普遍认为,中药由于缺乏确切的临床证据,中药产品的销售主要取决于推广能力,而非产品疗效,所以,中药界对研发的投入不甚热情。
▍医保控费,“被打成辅助用药”
写意君曾听中药工业企业的同行抱怨,医保控费压力越来越大,医院为了不超医保,直接把所有中成药定义成辅助用药了。
对此,他觉得极为冤屈。
但医保部门以及医保专家们却认为,这并不冤。
前段时间,一位医保专家在介绍近年医保基金的情况时,罗列了许多数据。
例如:2016年全国参保患者住院总费用9120亿元,较2015年增长20.05%,其中,中医药费用增长42.80%。
又例如:住院患者药品使用品种数量在2010年高到14.08个,近年来渐有下降,但2016年时依然有11.13个。
又双例如:2014年,住院使用费用前10位的中成药注射剂费用合计占中成药的50%,这些药物治疗疾病个数最低135种,最高200种——这已经超越了“包治百病”。到2016年时,前十位的中药注射剂费用合计占中成药54%,但治疗疾病个数略有下降,最低85个,最高188个。
又双叒例如: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比例在2010年时高达68.73%,即近7成的住院患者至少使用一种中药注射剂,使用三种及以上的有9.15%;这些数据最近也开始下降,但2016年时,依然有57.33%的住院患者会使用中药注射剂,依然有4.52个患者使用三种及以上中药注射剂。
……
在这些数据背后,医保专家及医保部门不难得出结论:中成药,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对医保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于是,医保控费时,这些药物自然成了重点监控的对象。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做好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科学的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通知中提到:
建立的辅助用药目录,包括国家版、省级版本以及各地医疗机构,每个机构辅助用药的品种原由上不少于20个。
通知出来后,有人总结了近三年来关于辅助用药目录中品种的分布情况。全国已有22个省份、21个城市出台了重点监控药品政策,其中有49个地区公布了辅助用药监控目录。这些目录中,出现频次最高的30种药品中,中药产品占了13个,全是中药注射剂。
再早些年,也有人统计过一个“217辅助用药目录”,各地各级机构出台的辅助用药目录中,中药产品共有77个,占35%,其中中药注射剂63个。
从品种数量和占比来看,中药产品在辅助用药中似乎并没有西药受的打击大,但回忆一下前面提到的数据,医保药费前十的中药注射剂就已经占了中成药费用的54%,更何况63个?
可见,基本上,上了量的中药产品基本上应该都在辅助用药的监控范围了。
▍销售合规下,中成药还有多少“推广”空间?
自2017年起,国家不断推出医药代表管理及反商业贿赂的政策。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方逐步推出相关政策,其中一些地区还推出了系列总方针、系列政策。
医药代表与医院的沟通越来越受到严格限制。
再加上各地的集中采购以及这次的“4+7”,不断下降的价格,以及“带量采购”做得越来越实,中标企业可能不再有“推广”的费用空间,也不再需要“推广”上量。
这时候,医药行业的推广活动是否就会慢慢转向中成药?
也许是的。因为那些原来做化学药推广的医药企业有业务的需要。
但也许不是。因为前面讲了医保控费以及销售合规的大局势,这样的“推广”还有多少空间,大家似乎都把不准。
因此,通过“推广”力量的转移,带动中成药市场份额的增长,以及地位的提高,似乎也存在未知因素。
上篇:
下篇: